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人> 清代史学家李铭汉
李氏名人
寻根祭祀
[更多]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清代史学家李铭汉

""

 

李铭汉 ( 一八——一八九一年 ), 清代史学家。宇云章 , 甘肃武威人。其先世原居于宁夏卫之门城驿 , 明朝末年始迁居凉州卫。生于清嘉庆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 一八○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 卒于光绪十七年四月十四日( 一八九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 。享年八十四岁。
铭汉僻处河西 , 家境贫寒 , 但自幼刻苦自励 , 好学深思。年二十 , 入县学。二十四岁赴西安乡试 , 落榜而归。此后愈加勤奋苦学。同乡尹世阿自江西罢官归里 , 藏书十万余卷 , 闻知铭汉刻苦好学 , 特赠阮刻《十三经注疏》一部。从此铭汉师从门下 , 得以博览群籍 , 学业大进。三年之后 , 再赴西安应试 , 渴见寓居西安的武威籍著名学者张湖 , 受业于门下 , 并为其校订《诸葛忠武侯文集》及《蜀典》等书。道光十九年 ( 一八三九年 ), 铭汉又赴西安 ,亦未中举。房师怀宁陈世熔为此颇抱不平。后陈氏调任古浪知县 , 特约铭汉和伏羌 ( 今甘谷 ) 王权前往古浪县署学习。二人师从陈氏学经史及诗古文辞 ,苦读五年 , 为日后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 而其『笔下有风云 , 眼底无富贵』( 陈世熔赠诗 ) 的人品与文品 , 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铭汉博通经史 , 对天文、算术、舆地、兵农均有研习 , 尤精于音韵训话之学。然抱经世之才而无用武之地 , 竟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受挫 , 一生凡八上西安乡试 , 屡试屡败 , 直至四十二岁时才考中副贡生。从此绝意仕进 , 致力于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言。晚年主讲凉州雍凉书院、甘州甘泉书院。
读书 , 教书 , 著书 , 叠映出铭汉的人生轨迹。平日手不释卷 , 日有功课 ; 晚年愈加发愤著书 , 终于辑成了《续通鉴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 是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宋、辽、金、元史。铭汉有感于明人陈邦瞻所撰《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二书之『简而不核 ,局而不能通』 ( 李于错《续通鉴纪事本末跋》 ), 毅然以一己之功 , 成此巨编。全书依据清乾隆年间毕玩主持编撰的《续资治通鉴》编写而成 , 凡一百一十, 其中前八十九卷为铭汉于辑 , 后二十一卷由其子于错续成。毕沅《续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 ,铭汉即以此书为底本 , 将该时期四百年间的史事概括为一百一十件大事 , 分别列目 , 独立成篇 ; 各篇又按年月顺序依编排。每卷集中写一件大事 , 有的卷下又附有若干小事 , 别标子目。其记事 , 始于『宋太祖代周』 , 终于『明玉珍据蜀』。其辑录原文 , 剪裁精密 , 取舍允当 , 既可补该时期纪传体、编年体史书之不足 , 又可上继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 较之《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等同类著作 , 『增补之事甚多 , 尤以辽、夏、金等部分为主 , 可与陈氏三书参看』(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 ) 。
 这部百卷大书 , 铭汉身后方由于锴在山东刊刻问世 , 开雕于光绪二十九年 ( 一九○三年 ), 竣工于一三十三年 ( 一九○六年 ) 。由于印行较晚 , 印数极少 , 故流布未广 , 影响受限。直至一九五七年 , 北京古籍出版社又用原版印行一次 , 木版线装全二十五册 , 始为学界所渐知。解放前 , 著名学者孟森、汪辟疆撰文宣扬 ,谋划重印 , 都曾给此书以很高评价。孟森《续通鉴纪事本末书后》谓『不得李氏之书 , 使家喻户晓 , 于据撰通史之资料 , 不无缺憾。』汪辟疆《李云章父子学术》称『义例谨严 , 条贯备具 , 视陈邦瞻、冯琦书为通核』。
铭汉尚有其他著作多种。《尔雅声类》四卷,为音韵学著作,其中《释诂》一卷,由日照丁一次手抄,余杭章太炎手校,眉评小字为太炎亲笔(此册今藏甘肃省博物馆)。另有《说文谐声表》,未成。又有读书笔记《宿向录》及《日知斋诗稿》等,均未编次。以上诸书,皆未刊行,可惜原稿已在“文革”期间遗失。
铭汉一生关心乡邦利弊, 深得乡人士绅敬重。学使胡景桂为朝廷疏荐陇右耆儒三人 , 铭汉即为其中之一 , 加国子监学正衔。为人所乐道的豁免水冲地粮和议除更名地粮两件事情 , 便是其关心民瘼、造福桑梓的义举。武威农田水利灌溉 , 均赖祁连雪水。沿河农田 , 每遇水涨 , 则屡遭冲决 , 亩数锐减 , 而官府依旧按照最初表册所载亩数收取赋税 , 加重了农民负担。乡民虽多方申诉 , 苦无结果。铭汉与有关人氏经数月实地调查核算验证 , 得出实数上报知府 , 于促成『武威县属沙压水冲地一百七十七顷三亩 , 应纳正耗仓粮七百六十四石八斗,悉予豁除。』 ( 《先大夫→至早府君行述》引户部文 ) 为减免更名地粮 , 铭汉亦曾屡屡进言 , 多方奔走。无奈当局久议未决 , 铭汉亦引为终生憾事。
关于铭汉的治学思想及其学术地位 , 刘尔炘、汪辟疆等著名学者都曾予以很高评价。刘尔炘曰 : 『五口陇上仅武威张澍于嘉道间 ,云章先生实为张澍弟子 ,再传而至叔坚。』 ( 《武威李叔坚传》 )汪辟疆亦曰 : 『在清嘉道间 , 则武威张澍为有名。近百年中则李云章铭汉 、叔坚于销父子 , 其学并出于张氏 , 益恢宏而光大之 , 尤陇学之弁冕也。』『云章虽先后受教于尹世阿、张澍 , 亦尝从事于声音训诂校之学 , 然平生论学 , 实主顾亭林「经学即理学」之言。其教子侄生徒 , 亦以「行己有耻」、「勤学好古」八宇为主旨。』『故李氏父子之学 , 咸奉 ( 顾炎武、全祖望 ) 二先生为依归 , 坐而言 , 起而行 , 规模气象 , 俨然为康雍间名儒 , 无晚近破碎支离之习。』 ( 《记与马騄程谈李云章父子学术》 )
云章虽以布衣终其一生 , 行迹不越蜻函 , 但他献身教育 , 潜心学术 , 情系乡梓 , 其行足以示人 , 其学足以传世 ,诚如王辟疆所言:『盖晚近西北一醇儒也』。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