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李氏文化缘何落户陇西县
研究成果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E-mail:ly22266@souhu.com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李氏文化缘何落户陇西县

作者: 王耀东 来源: 社科纵横 时间:2014-12-04

公元 2004年 月 对陇西人和李姓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来陇西拜谒先祖并在李家龙宫亲笔题了:“五湖四海共建华夏几个字。很快一个沉寂多年的话题重又浮出水面:李氏文化发祥地为何在陇西县而不是天水、临洮或其它地方?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利贞为得姓始祖利贞数百年后才有李耳李耳生子四人崇、辨、 昭、 玑。李崇任秦陇西守为陇西房始祖李玑定居赵郡为赵郡房始祖。后来由于兴起于陇西的李唐王朝空前繁荣,“陇西李渐为李氏主流。在漫长的岁月中李氏本枝日繁瓜瓞绵绵繁衍至今。历代李氏人才辈出仅唐朝就有李世民、李靖、李白、李贺、李朝威等著名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者多达 60 余人。 李氏如此显赫的地位和辉煌的成就使李氏在唐时就已萌芽为一种文化形态。而今全世界李姓已高达一亿多人”, 各行各业英才济济,“ 以实业家为例香港八位李姓拥有资产 158亿。同时李氏文化也蔚为大观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1995 年李氏文化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并列为甘肃四大文化

 “ 陇西李氏的亲缘关系当从唐人先祖李虎算起后文有说明。至唐时二者结合更为紧密遂有天下言李者称陇西之说郑樵《通志》), 也才有今天陇西李氏文化的提法。应该说明的是此处的“ 陇西当指古陇西郡秦设唐废。《辞源》释陇西郡包括兰州、陇西及天水等地秦汉时郡治在狄道(今临洮) , 三国魏、晋、隋、唐均在陇西。有了这一条又有《李唐祖籍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一文,“ 李氏文化归临洮似乎可以成立。另外据《大唐国谱》载唐开国皇帝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属天水。又因历史上天水李氏英豪众多其中包括李渊李世民父子和李广等人再加上天水有各级文化名胜 169赵振涛《陇西李氏之乡——天水市》) ,“天下李氏归天水一时呼声很高。《浅谈中国李氏文化与陇西郡望》李万禄)中写道:“ 陇西郡望也趋向于陇西成纪县。《海内望族——陇西李》(李吉中写道:“ 所谓一干六枝’ , 当首推成纪李氏此为陇西李氏之主干。香港《商报》也刊有《陇西李氏之乡——天水市》一文。尽管如此李氏文化最终还是落到了陇西县不少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我想原因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 今陇西县与古陇西郡在名称上的同一使陇西县成了陇西郡的代称

 “ 言李者必称陇西”(《氏族略·以官为氏》) , “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始于唐朝历代相沿不改。海内外李氏宗亲都供奉陇西堂”, 自称“ 陇西李氏”, “ 陇西二字怀有无限深情。因此“ 陇西李氏的任何改动都将在他们的心理上和习惯上产生极大的不适应甚至他们根本不能接受。现在陇西和李氏已合而为一无法分开。又由于陇西县曾长期为郡治所以在陇西郡不复存在的今天陇西县理所当然地成了陇西郡唯一有资格的代称。福建李希凡在《陇西李氏文化感言》中说得好:“ 虽然历史的陇西内涵与当今陇西内涵不尽相同但是,‘陇西这一名号李姓人耳熟能详无可代替……陇西毕竟是全国仅有又确实处于古陇西的概念之中。

二、 “ 李家龙宫陇西堂是李氏文化起源于陇西的最好历史见证
    唐初太宗皇帝修《氏族志》时以李氏为天下姓氏之冠诏令天下李氏以陇西为郡望”, “ 陇西堂为堂号并在今陇西县城北关庙儿巷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为李氏宗祠御笔亲书李家龙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道霞曾考察过。这样李氏在陇西就初步具备了某些文化内涵。虽然后来陇西李氏遍布四海但都情系陇西闽、 粤和港、台、澳及东南亚的李氏同胞家家户户都有“ 陇西堂匾额,“ 陇西二字成了海内外李氏族人最醒目的标识。今天,“ 李家龙宫陇西堂已是陇西县的文化品牌也是李氏文化在陇西县起源的历史见证。

三、陇西县的历代李氏名人和现存的李氏族人活动的遗址遗迹也是李氏文化繁荣于陇西的有力佐证

《巩昌府志》载: “仁寿山在城南一里 ……其背有李贺墓。乾隆版《陇西县志》和《陇西县疆域(陇西幅员图)》亦有记载。《中华姓氏通史》载: “李贺陇西人。旅居美国的罗锦堂博士的《唐代大诗人李贺之墓》认为李贺墓就在陇西县。就连李贺本人也写有莫信笼媒陇西去陇西长吉摧颓容等诗句。他的数十首乐府诗自署:“陇西李贺。唐代大诗人李白自称: “白本陇西布衣因家于绵。《巩昌府志》载:“李白……后迁南安(今陇西) , 复客广汉。” 1938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和王树民先生来陇西考察过太白井“ 太白故里。除此而外陇西县籍的唐代李氏名人尚有宰相李石、尚书李蔚、侍御史李中敏《柳毅传书》和《柳参军传》的作者李朝威,《南柯太守传》的作者李公佐《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清代还有《榴花梦》的女作家李桂玉。

今陇西县境内李氏族人活动的遗址遗迹有李家龙宫、陇西堂、李贺墓、李贺南园、太白井、太白故里李翱的读书堂(今城关一小内), 为李揆、李观、李益、李翱、李贺修建的五李亭”(今陇师附小内) ,“托塔李天王李靖之庙也曾在境内翠屏山。

四、有关历史文献为李氏文化发祥于陇西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广东梅县李氏大宗词所藏李氏族谱载:“五十五世祖虎公显妣周氏公名克权为魏将军受封为陇西公李氏陇西之名由此。据考证李渊任陇西公时就坐镇郡治今陇西县) , 由此出现了陇西兴唐的说法。《唐书世系表》载:唐高祖封李世民为陇西郡公唐太宗封李博义为陇西王。李琮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颖为南安王。他们统治的核心地带就在今陇西县因为南安、襄武分别为汉置郡名和县名治所都在今陇西县。

史载公元前 114 汉武帝把陇西郡东北改为天水郡。公元 292 晋惠帝又把西部划给了狄道郡。此后几百年陇西郡即与天水、临洮不相关了萌芽于唐时的李氏文化自然也与上面两地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唐代陇西郡属陇右道渭州仅辖四县襄武、陇西、鄣、渭源。今陇西是其中心地带。《中华姓氏通考·李氏》也提到: “李氏子孙走得再远都可以溯源寻根追至陇西(今甘肃陇西并且明确提出:“唐时的陇西概念当指今日甘肃东南部以陇西县为中心之地。

五、“ 天下李氏出陇西的普遍认同是李氏文化落户陇西的强大支持
     李甲中先生在《三陇李氏渊源考略》中写道:“中华民族李氏绝大多数属于陇西房后裔。台湾《李氏源流》“ ……足证李氏宗祠肇始于陇西。” 1992年 8月 27日《人民日报》刊登《李氏根基在陇西》其中说:“ 经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资料证实李氏根就在陇西。” 1994 年 7月 31 ,香港《商报》刊有文章《李氏“ ” 在陇西》。许玉泉也写有《天下李氏在陇西》一文。1996 年 10 月 20 日《南洋商报》刊登了《李氏发祥地——陇西》和《根在陇西》两篇文章。四川《庆符李氏族谱》载:“ 相传吾家籍隶陇西。还有《李宗仁回忆录》中称: “祖先是陇西人。外商李荣光先生说自己家谱头一句是“ 祖籍陇西1987 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德称自己远祖在陇西。同年日本富田秀子汉名李秀莲来陇西县敬谒祖先台湾六名同胞也自发来陇西寻根。1990 以李坤一为代表的李氏宗亲总会敦睦访问团来兰州时表达了对陇西的向往之情。1991 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提出: “ 李氏源于陇西为溯源归宗应推动在陇西筹建世界李氏宗祠。海内外李氏宗亲建筑和楹联中常有“ 陇西二字。《李氏家歌》和《李氏宗亲总会会歌》都提到陇西。在广西玉林等地凡是李姓人家经常在雨帽和家用器物上标有“ 陇西字样。“ 在马来西亚凡是门上题有“ 陇西一望使知是李姓人家。

诚然上面提到的陇西”, 也许个别指古陇西郡但陇西郡毕竟已成历史所以“ 陇西的所指将逐渐单一化为陇西县。
六、 陇西县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李氏文化最佳的落户之处

历史上陇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时起历代均有建制尤其是魏隋之郡治盛唐之道治大元之总帅府大清之省会气魄”( 顾颉刚语) , 使陇西县曾经长期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如今陇西县交通便利, 316 国道和陇海铁路均贯穿全境经济繁荣,年财政纯收入早已逾亿元文教发达高考连续五年稳居全区第一。这样的陇上名县代表李姓族人郡望论情论理,当之无愧。一位李氏族人来陇西后不无感慨地说:“ 这里山川形胜壮美伫立仁寿山上远眺远山围障渭水环绕其间,不知何处进何处出确系风水家们所称王者之地由此博得一代英豪唐太宗定此为祭祖之地是令人信服的。总之,陇西作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地域的名称而成为一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它已与李氏文化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把陇西县确定为李氏文化的发祥地不仅有根有据而且名正言顺是众望所归。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