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陇西历史> 陇西是甘肃历史上的文化中心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陇西是甘肃历史上的文化中心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2-19

 

去年八月,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甘肃宣传周》,但甘肃编写的历史文化宣传通篇很少提到“陇西”二字。甘肃经济文化中心人们都知道现在是兰州,但在公园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领域和概念。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对它的历史文化的宣传,这是一种遗憾。“陇西”地名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北京大学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战国地图)。我认为甘肃如果放弃陇西,就等于放弃了最有力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资源,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天水和武威也曾在历史上有过阶段性的辉煌,或者有与陇西并驾齐驱的时段,但长久性和总体份量都不如陇西。就前面所列的历史人文现象,大多都被史典记载在“陇西”名下,陇西就是历史上陇西郡的所在地。陇西不光在甘肃,即使在全国而言,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名的地方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古以来的典籍文化。翻开中国浩瀚的文化典籍,就无法回避四处可见的陇西(陇西郡、陇西成纪、渭州、巩昌府、巩昌总师府、巩昌布政使司)。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发祥首善之地,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
一个地名,被国史典籍记载了三四千年,又与王侯将相联为一体,这本身就具有沉甸甸的历史份量,放射着灿烂的文化光辉。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另外两个什么字比陇西更具有甘肃历史文化的代表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就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聚焦点。历史从这里走来,人们从这里认知,这个地名就应当是串结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点,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更改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线,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不能只看现在的地域或行政机构的一时划分。对陇西的宣传,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必须要超出现在的陇西县区范围,而应当进入历史上陇西郡和巩昌府的地域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秦汉以前,陇西郡就包括有: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的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时期。应当看到,陇西是个历史地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单纯地看作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就是从古到今的“陇中”、“陇上”。甘肃的简称“陇”,就是从陇西的历史文化地域而来的,现在这个历史地域只剩下一个县的地盘。
陇西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文化地域概念,比如李白在典籍中被统一记载为陇西成纪人,李世民祖上陇西人。如果再划分小域,把李白、李世民改称秦安人或临洮人,那四川江油“李氏故里”的“陇西院”,陇西县的李氏祠堂“陇西堂”就得改为“秦安院”、“临洮堂”。由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栏目片头中的“陇西堂”也得由此取消或者更名,同时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李氏后裔也得弃用“陇西”的一贯叫法,这样做是要闹出笑话的。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陇西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一直为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要地。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之总和,后因管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武都郡、安定郡。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县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尔后经济文化中心才从陇西转移到兰州。几千年历史上冠系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简直不胜枚举,“仅唐一代近三百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是就难以记数,可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古人云:‘天宝物华地灵人杰’,这就使陇上文化鼎冠中华(见《陇西文史稿》)。沿袭历史上大地域说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沿续。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这是有史料记载的(陇西历史见《二十五史》各书卷相关条目,《陇西文史稿》有详细考证)。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的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有名贯古今的鸟鼠同穴山,又一身不仕两朝的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的首阳山,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元代(公元1261年)的威远楼,雄伟壮观,使古城凸显千古雄风。
陇西元朝为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元朝实行军政合治,巩昌总帅府就在威远楼“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丁锡、兰、镇原、阶、成、西和、灰、环、津、徽、德顺、金洋十五州行政军事”(《陇西文史稿》),古城承载着现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角色。可以想见,陇西当年的繁华辉煌以及文化的繁荣,重修于清代的威远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通高26米,极其古朴壮观,为西出长安的西北第一楼,是陇上名胜古迹的代表性建筑,上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通栏金匾,其书法雄劲厚重。“巩昌雄镇”、“声闻四达”,陇上诗人赞曰:“陇上渭水历来兵家征战之地,巩昌雄镇自古西出将才。”城内民房建筑颇具古风,沿袭秦汉风格。赵紫阳同志在来陇西时就盛赞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指定北街为秦汉风格建筑保留区。城北有元蒙将领的巴巴坟,牌楼至今巍峨渭滨。古赤亭水源远流长,从北缓缓注入渭河。繁忙于陇海铁路线上的列车就沿着亭水河,碾压着汉代赤亭都尉积淀的黄土,穿梭于南北。
陇西地形大小与兰州差不多,气候温和,四面通衢,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甘肃南部的交通中转和物资集散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国家西线引水工程的动工和欧亚大陆桥渝兰铁路的建设,陇西有着经济发展的无限前景,充满着大开发的商机。陇西作为陇中工业城市而崛起势所必然。
李氏家族的“李家龙宫”坐落在陇西城北头前门,其多层斗拱式牌坊至今还在,这里是隋唐以前李渊家族的真正老家,陇西是李氏家族的根本和故里,当时就称“李家龙宫”,这更为陇西增添了神秘性。李渊曾有一段时间委派太子李建成出任陇西太守,处理军政和守护家门。陇西牡丹早于长安牡丹(以唐李家龙宫为主的一带地域,后由李建成移至长安),长安牡丹早于洛阳,这除了在《威远楼下》一书中有记载外,世人知道的太少。牡丹性干喜寒,再加上百般呵护,至今西秦牡丹娇于长安、洛阳牡丹。
“汪家洞”在陇西城中,全县人人皆知,这是至今中国考古学界难作结论的谜。汪家洞的传说,有口皆碑,其传说的神秘性,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完整性都是罕见的,至少可以作为传说典故进行旅游文化的宣传。陇西汪氏家族从元朝陇右汪世显闻名,历经金、元、明、清四朝而不衰,累官数众,仅三史中就有傅老三十余人,台湾前监察院接替于右任的汪锟就出自于陇西汪氏。至今坐落漳县境内的汪氏元朝古墓群,累葬历经四百多年,规模宏大,古树参天,极据考古和文物价值;古墓群是元代风格独特的珍贵文物,极具旅游价值。
凡是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华夏民族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就出自陇西。万里长城的发源地,创建于战国时期的陇西秦长城沿山可辨,文革后勘定的界碑标桩上尘土办班;“方圆四十里”的古城墙大都完好,用青砖砌建的高大的古城门、瓮城门大都尚在;还有道教的发源地“十方山”,陇上百年学府“南安书院”;昔日的“文峰塔”夕阳残照;陇中千年古刹“天爷庙”建筑群旧迹内,至今莘莘学子仍在摊书苦读。省外对名胜古迹的开发,只要有资料记载就可以恢复建造,因为文革期间很多古迹被拆除。陇西的东西,不但有记载,还有实物和文物建筑,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我们重庆,早成了宝中之宝。
陇西堂——建在陇西仁寿山公园的李氏宗祠堂,这是目前全球李氏后裔唯一公认的宗族祠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族祠堂,据《重庆商报》最新报道,这个家族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总人数约为九千五百万人。据各资料显示,分布在全球的名人学者和工商巨子比比皆是,遗存着他们的祖宗老子、李世民的聪明才智,闻名全世界。陇西堂是文革后由新加坡李光耀、局美的李政、国内香港李嘉诚、台湾李登辉等代表千千万万李氏家族的国际名人重新捐建的,李鹏、李岚清、李长春等人都属于李氏家族。“陇西堂”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甘肃不作宣传,连陇西堂一个镜头都不闪现,难免有点“不是庐山真面目”。陇西是为出阁的“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她又以陇西美女貂蝉的个性,更富有人文内涵和传奇色彩。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