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陇西景点> 陇西文化史话(六)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E-mail:ly22266@souhu.com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陇西文化史话(六)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2-19

  陇西李氏在敦煌

 
陇西李氏是中华民族姓氏中的最大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其伟大业绩贯穿于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他们所做的贡献又是多方面的,仅就敦煌而言,陇西李氏在建造莫高窟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初期,国富民强,文化昌盛。作为丝绸古道重镇、中西文化交流枢纽的敦煌,实为当时东方极为繁荣的国际都会。凡往来于丝路上的商贾、使节及僧侣,莫不以敦煌为集散地;凡中西文化交流,尤其佛教东传,莫不以敦煌为中转站。这一时期,莫高窟的凿窟、修寺及其他佛事活动也空前高涨,其中陇西李氏穿凿的、今编号为332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陇西李氏先后镌刻的三通石碑,即《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俗称《圣历碑》)、《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俗称《大历碑》)、《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碑记》(简称《乾宁碑》),对敦煌历史变迁、民族纷争、莫高兴衰及李氏世系等的研究考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是陇西李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圣历碑》是陇西李氏在莫高窟镌刻的第一块碑。据碑文记载,李氏族人在莫高窟第一个凿窟建寺者为李达。唐初,李达任左玉铃卫、效谷府旅帅、上护军等职。大概受隋炀帝制造的李门冤案的影响,淡泊仕途而重来世修行,乃于斯胜岫造窟一龛。由此今编号为331窟,窟内面积约40平方米,可以“就地设斋,燔香作礼”,是唐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陇西李氏在莫高窟所凿的第一个石窟。
李达的长子李感(昭武校尉、甘州禾平镇将、上柱国)与兄弟们继承先人遗规,在第一个石窟之侧更造佛刹,不久而亡。其弟李克让(左玉、铃卫,效谷府尉,上柱国)遵照其兄遗愿,“乃召巧匠,选工师,穷天下之谲诡,尽人间之丽饰……既有龙宫之表,还同鹿苑之游。”这是唐初陇西李氏在莫高窟第二次凿窟建寺。此窟今编号为332窟。窟亦于圣历元年完工后勒铭作记。此碑一直为敦煌学研究者所珍视。
到唐代宗时,李达之曾孙——郑王府咨议、陇西李大宾巡游莫高窟,见原来“圣灯时照,一川星悬,神钟乍鸣,四山雷发”的壮观场景不复存在,只有莫高各寺“塔中委尘”,“禅处生草”,“栏槛屹断”的一派残败景象,便不顾当时沙州将要陷落的兵荒马乱年月,毅然凿佛窟、建佛寺、塑佛身、绘佛像,为李氏凿窟规模极为宏大的一次。在完成石窟穿凿修饰之后,还在洞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窟檐。这就是陇西李氏在莫高窟第三次凿建石窟。今编号为148窟。《大历碑》有“时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龙集景辰八月十五日辛未建”的纪年,距第二次凿窟已70多年。
《乾宁碑》立于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此碑对李氏世系、吐蕃占领下的敦煌政治形式、李明振(故河西节度、凉州左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与唐王室联宗经过等都有翔实记载。当时,因吐蕃几十年的统治和连年战争的破坏,李氏洞窟呈一片坍塌残破景象。由于张议潮领导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收复河陇后,河西地区的生产得以恢复,人民得以安宁。李明振及兄弟们才得以巡视莫高,并商定招募良工巧匠,对李氏洞窟进行了全面的修缮。这就是历史上李氏族人修复先人洞窟的记载,也是对保存莫高窟所做的贡献。“其功大矣,笔何宣哉!”
据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载,仅陇西李氏在有唐一代曾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就有七个。今可考见者仅有上述李达、李克让、李大宾的三次大型开凿和李明振的一次盛大修葺。另外四个洞窟,暂为历史的遗憾与空白,只好留待史学家去考证填补了。
关于莫高窟李氏三碑中所述陇西李氏世系,孙修身先生的《敦煌李姓世系考》、张书诚先生的《敦煌莫高窟的李白近宗》、牟实库先生的《陇西李氏与敦煌莫高窟》等专著都有详细考稽,本文恕不提及。
由是观之,陇西李氏在唐初、中叶和唐末都为敦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敦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陇西李氏文化的内容又包含着莫高窟的建造,与敦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陇西李氏文化同敦煌文化一样,有着无尽的开发潜力和无限的研究价值。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