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准确定位 把握先机 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陇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最新动态
[更多]
陇西历史 [更多]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陇西
·李家龙宫
·陇西历史遗迹
·陇西牌坊
·陇西公署建筑
·陇西书院建筑
寻根祭祀
[更多]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E-mail:ly22266@souhu.com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准确定位 把握先机 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陇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2-21

 

准确定位 把握先机
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陇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陈彦吉
 
深刻认识县情,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发展趋势,是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和客观依据。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陇西历届政府班子都在找准发展定位、深化县情认识上作了不懈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把县情认识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和把握成为政府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用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审视县情,我们的定位、决策和行动才不会脱离和超越县情,谋划发展、推进发展才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是要立足全局看陇西,明确宏观定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从全国、全省、全市的宏观层面中找准自身位置,才能积极顺应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从国家层面看,陇西地处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正在深入论证待批的“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两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确定为16条产业链、36个开发区和7大基地中的中医药产业循环经济链、省级循环经济开发区和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确定的“两州两市”扶贫攻坚区、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中医药原材料安全生产保障四大基地之一,2011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开发和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多优惠政策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资金,为陇西改善薄弱环节、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持。从省、市层面看,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发展战略,陇西地处“关天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交汇承接辐射区,是省上确定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六大物流枢纽之一,区位发展优势非常明显;相继出台了扶持陇药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出台了专门支持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特别是将陇药产业确定为全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优势更加凸显;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陇西为核心打造“中国药都”,扶持陇西进一步做大做强铝冶炼及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工业和现代物流、李氏文化等产业,将为陇西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自身层面看,县委确定的“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县,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发展思路,顺应发展大势,集聚民意民智,符合县情实际。县十六届一次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全县要“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六大工程’”,确定的2012年的工作目标为“一保持、八突破”以及“重点抓好‘三大建设’、着力破解‘四大难题’”,可以说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工作措施非常符合实际。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以中医药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开发纵深推进,六大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园区平台已基本搭建;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所有这些,都为陇西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推动经济跨越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是要跳出陇西看陇西,找准自身差距。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注重把握发展规律,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大胆创新工作载体,着力突破发展瓶颈,许多重点工作如特色产业开发、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改善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陇西实际的发展路子。“十一五”以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绝大多数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呈逐年加快趋势,发展速度与全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全县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8位、全市前列。但是横向比,陇西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2.6%,占全省的0.8%;人均生产总值为7006元,虽然占全市的132.1%,处于全市第1位,但仅占全省的79%,处于全省第55位;财政收入占全市的19.4%,虽然处于全市第2位,但仅占全省的0.4%,处于全省第2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9.2%,处于全市第1位,但仅占全省的0.3%,处于全省第39位;投资和消费分别占全市的18.2%、23%,均处于全市第2位,但仅占全省的1.04%、0.9%,分别处于全省第31位和25位;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市的97.2%、105.9%,分别处于全市第3位和2位,但仅占全省的78.1%、83.5%,分别处于全省第42位和41位。同时,按照国家确定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全县贫困人口占到农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由于受历史、地域、资源以及思想解放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陇西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与省内、市内的兄弟县区相比,现在的发展速度仍显不快,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与陇西在全省、全市所处的区域位置、产业基础、历史底蕴极不相称。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然条件差、发展底子薄,仍然是陇西最大的县情。因此,既要充分肯定目前的发展成就,绝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悲观失望;也要看到存在的差距,绝不能安于现状,更不能自我满足。而必须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尽心竭力谋划大发展,千方百计实现快发展。
三是要着眼长远看陇西,把握发展趋势。只有准确把握发展趋势,谋划工作才不会就事论事,亦步亦趋,才能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目前,陇西发展至少呈现出这样几个趋势。一是县域经济进入加速推进发展期。由于发展基础的不断夯实,受投资惯性的拉动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陇西经济发展将逐年加快,并呈赶超趋势。据统计部门预测,今后五年陇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其它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都将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县域经济进入了一个加速推进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特色产业开发进入战略转型升级期。随着规模扩张的基本完成和标准化水平的大力提升、良种应用的全面推广和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陇西中药材、马铃薯、畜草等特色产业开发进入了一个从量的单纯扩张到质的全面提升的新的战略转型升级期,这必将为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优势工业进入总量扩张提质增效期。目前,陇西区域特色工业体系和工业发展平台已初具雏形。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批重点骨干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循环经济的加快发展,铝冶炼及加工、装备制造、中医药加工和以马铃薯、畜产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骨干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将得到大力扩张,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现。四是城市建设进入框架形成功能完善期。目前,随着城关和文峰地区的快速相向发展,一大批道路、住宅小区、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陇中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框架已基本搭建、雏形已基本形成,城区办公居住、文峰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现代工业三大板块日益清晰,城市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加快建设与功能完善同步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五是社会发展进入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城区和中心镇的发展要素集聚、人口就业吸纳等能力将不断增强,而城镇的加快发展、人口的规模扩张和第三产业的繁荣,将产生大量的蔬菜、禽蛋、畜肉等农副产品刚性需求,城镇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进而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陇西社会发展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良性互动和协调推进的发展阶段,为我们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带来了重大机遇。
综合判断当前形势,目前陇西发展正处在基础夯实、产业提升、蓄势转型、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既面临诸多新的重大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总体上仍然是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着眼长远,超前谋划,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团结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就一定能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推动陇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