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陇西景点> 关于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建议
景点推荐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关于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建议
作者: 来源:

 

陇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居陇山以西,位于渭河上游。东境有形势险要的 道古峡、西边是背靠峻岭的熟羊古砦、南倚天险石门、北绕战国秦长城,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
陇西县城坐落在渭水之滨,坐东北朝西南,北临渭水,南依仁寿山麓,西河南河环绕城郭,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山、水、城相依存的格局。威远楼为古城的标志,仁寿山、火焰山南北对峙虎踞龙盘为古城的美丽屏障。陇西城由于是历代郡、府、道、州的治所,故历朝历代对其城防十分重视,屡毁屡建,屡建更牢固。陇西古城旧有“凤城”之称,现今古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驻渭州将县城移筑于今县址;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三月,陕西转运使范祥以原渭州城址筑古渭砦,经一年九个月竣工耗资100万缗(一千文为一缗);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通远军下设陇西县,以古渭砦为县城;元朝初年,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扩建陇西城东郊;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巩昌卫指挥刘显重修巩昌城,城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壕深三丈七尺,城门有四:东永安门、南武安门、西静安门、北清安门,城上皆修层楼、角楼,四门皆有月城,城周均以砖堞,甚是雄伟壮观;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致仕参政杨仕敏商请知府李钺、知县陈忠等修筑北关城垣,城周长“2.4万余步,并筑东西两堡;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知府朱裳增筑东西两关,至正德十六年完工;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分守陇右道李维桢扩展北关城,高深与大城相同,而广阔倍与大城,城门有五:东翊秦门(俗称何家城门)、西镇羌门(俗称小西门)、北保昌门(皆有月城角楼、戍楼,城周均以砖堞)、通往东关的名东顺门、通往西关的名西顺门;明熹宗天启年间,知府刘文琦重葺大城及东西两关;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巡按御史金鼎、镇守总兵官柏永馥、陇右道分守王纪、县城通判谢鉴、知县许上通等再修大城,砖堞女墙(女墙就是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焕然一新;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鲁延琰修建东西两关门楼。此后陇西城的修建才告一段落。此时的陇西城层楼高耸、四门皆有月城、四角都有角楼、群楼重迭、殿宇辉煌,寺庙宫观城内外分布众多、城内商贾云集,各民族在此相互交流融合,城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此乃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史载,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付梓的《陇西县志》记载,陇西城郭及近郊的寺庙祠坛共69处,到清同治初,据《陇西被兵记》所载,同治乱前陇西城郭及近郊的寺庙祠坛多达131处,到上世纪40年代城垣内外还可以见到寺庙祠坛50多处、戏楼15座。抗战前夕我国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来陇西考察教育时,赞叹陇西城的建筑宏伟颇有省会之气魄。
论陇西城的历史,有成长的艰辛,有繁荣的辉煌,有衰落的凄凉,有发展的机遇。陇西城及城周边的文化,是以陇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如陇西八景(首阳旧县、石门夜月、五台古刹、碧岩珠莲、翠屏晴岚、洛浦河盖、桃花晚照、渭水秋波)。建筑规模宏大,如天竺寺(今陇西粮油加工厂)、十方禅院(今仁寿山公园)、南观(今荣景园小区)等。大多为明清风格建筑,如威远楼(始建于元代,屡次重建终成三层,现存为清代所建)、文峰塔(始建于明代,现存为清代所建)。陇西古城占地面积大,由大城、东关、西关、北关四部分组成。陇西古城从建开始到现在,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其间不知经历多少战乱破坏,又不知多少次重新修葺,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劳动,陇西古城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陇西古城自建之日起,经过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和改造,才形成了今天依稀可见的古城格局。陇西古城无论从其空间布局,还是城垣建造的精美程度,都不失一座闻名遐尔的城池,颇有泱泱省城之气韵。陇西古城她就是一座容古代建筑、宗教、民间艺术、多民族多类型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博物馆。古城那古老而传统的一些东西正随着发展的车轮成为瓦砾,历史留给我们的却只有梦中的记忆。陇西古城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一财富更好地为陇西文明建设服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时间她是无情的,不经意间身边的一些东西就会消失,荡然无存。现在古城内外到处可见石碑、碑座、碑额、佛台、拴马石、石鼓、大大小小的石磨、石碾、柱定石,城墙砖及民间收藏的砖雕、字画、古玩,民间传唱的秧歌、秧歌饺子、民间小调,民间艺术云阳板,老者口中流传的古城内外发生的故事、传说、典故、神话;现存的威远楼、保昌楼、普陀寺大殿、头天门牌坊、皇庙抱厦、李家龙宫、大成殿、棂星门、文峰塔、古城墙、特色民居等古建筑;现在依然使用的地名,如仓门街、景家桥、塔寺巷、卧龙巷、北城壕、西顺门、东顺门、飞机场等;现在已不使用的地名,如将军堡(今李家坪)、摸天巷(今腰门街西面)、鞑靼巷(今东街附近);城中现存的大坑,如包家坑、小井坑等。她们都见证了陇西古城的发展变迁,记录下了陇西古城不同时期的脉搏。
时光飞逝,陇西古城历千年沧桑,昔日的辉煌已凝固为永恒的历史。陇西古城的破坏,主要是在清同治年间,上世纪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古建筑基本破坏殆尽,现在存留下来的也都岌岌可危。历史的衰落导制了文化的衰落,文物的流失。能搬走的被搬走了,或成为建筑用料、或石桌、或占为己有变买,不能搬走的或被弃之荒野与杂草相依、或是被打碎肢解;有形的尚且如此,无形的也危矣,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虽然剩下的古建筑古遗迹不多,但是可供发掘、整理、研究的还是有的,相关的文化还是相当丰富的。现在的陇西城已今非昔比,早已失去了原来古城的风貌,现代的建筑已将其取而代之,历经千年的陇西古城只剩下了一星半点,一肢半截。
现在陇西古城内外,一些古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正任其破坏、丢失、失传;任其置于污秽不堪之地。这座古老的城市正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做为历史的产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留下她们的身影,有责任有义务发掘、整理和研究她们。文化遗产是什么?是过去留给今天的文化馈赠,是久远的人类文明的写照。保护文化遗产,首先是政府的责任,一个开明的、懂历史、尊重文化的政府,有一批甘守寂寞从“故纸堆”中追问过去和寻找未来的人,有一批忠于职守的学者,才能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完整的保卫好。一个智慧而有远见,一个理智而又负责任的政府,就会必然地把祖先留下的文明保护好,并完整地传承于后代。陇西古城的辉煌历史文化是令人神往的,陇西古城的历史文化现状是令人担忧和悲哀的。
泱泱陇西古城在走过了千年的风雨历程后,难道就只剩下这些古老的残片了吗?难道就只留下古书中寥寥数语了吗?不,陇西古城千年来的文化堆积是丰厚的,历史的风暴没有将她吹净。现在遗留下的星星点点遗迹,就是我们要去发掘、去整理和去研究的线索;她们身后的轨迹就是我们要去发掘、去整理和去研究的内容;她们身上的文化就是我们要弘扬和发展的主题。
从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来看。陇西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曾长期是府、州、县的治所,一度是省会驻地,因此影响较为深远。古城在建设规模和建造艺术水平上在甘肃是名列前茅的。从山、水、城为一体的格局看,陇西城南北群山拱围,渭河自城北流过,西有西河,东有南河,城内有池,可谓三面环水,背靠仁寿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城市造址中“上勿近旱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的城市建设原则。陇西古城她有丰富的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陇西古城及周边地区人文古迹众多,类型丰富,此外还有传统的民居等都充分体现了地方特点。陇西古城历史文化内涵较为深远,她在历史上是地域行政中心,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产生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如后秦君主姚兴,唐代著名作家李公佐、李复言、李朝威(并称“陇西三李”),元代著名作家金銮等,这些历史人物连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陇西大地建立和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和饶有风趣的轶事传闻。
据了解陇西民间对发掘、整理、研究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呼声很高,现在民间有许多人,已经或正在从事对陇西古城历史文化某些方面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及相关的资料,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只限于表层局部,进展很慢。陇西古城千年来的文化堆积是丰厚的,除去已消失的建筑、街道等之外,还有部分当时和后人记述的史料,现在仍然流传的故事、传说、典故、神话。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实了主题。陇西古城千年来历史赋予了她不同的使命,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此生活、形形色色的文化在此孕育成长。发掘、整理和研究陇西古城历史文化,使她成为陇西的一大看点、一大热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题,它涉及历史、地理、建筑、宗教、政治、经济、民间艺术、文物考古等文化领域,涉及到的部门多,动用人力多,运作经费高,涉及调查采访的人多面广,工作量大难度大。但是发掘、整理、研究陇西古城历史文化能进一步明晰历史、了解过去,从而为陇西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服务。
现在展开对陇西古城历史文化发掘、整理、研究,不断增大对人文景观的投入,不仅可以弘扬和发展陇西历史文化,而且对陇西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它的结果来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观的,由此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陇西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陇西古城历史文化的过去和现状告诉我们,陇西古城历史文化亟待抢救性发掘、整理和研究。我在此呼呈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有学之士、有志之士请赶快行动起来,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拿起手中的笔、照相机、摄相机等现代化工具,记录下即将消失的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要让往日的辉煌再从我们身边流走、不要让我们愧对先辈子孙、不要让我们成为历史的罪人、不要让我们在回忆中度过余生。
 
 
 
 
OO四年六月十七日
 
 
 
 
 
注:写于2004617日,发表于《定西日报-西部周末》2004717日第79期第3版.
发表时题目为《陇西古城历史文化亟待抢救》。      
   作者:杜彬  
   电话:13830256017
 
在线预约
预约内容: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热门美食推荐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