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网为您提供最全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文化,天下李氏,郡望陇西,李氏故里,陇西旅游等信息,欢迎来到美丽的陇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挖掘根本文化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最新动态
[更多]
陇西历史 [更多]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陇西
·李家龙宫
·陇西历史遗迹
·陇西牌坊
·陇西公署建筑
·陇西书院建筑
寻根祭祀
[更多]
旅游服务
[更多]

陇西县旅游局:0932-6622266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0932-6638020

传  真:0932-6613977/

Q   Q:504805875

微  博:http://weibo.com/3433076704

地  址:陇西县万寿街1号

挖掘根本文化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2-21

 

挖掘根本文化弘扬爱国爱乡精神
   浅析我县贬谪文化·状元文化·华侨文化的真谛
 
五华县根土研究会副会长   李宝玺
 
广东五华县有一枝南宋抗元名将李庭芝的后裔,分布在我县华城、潭下两镇20多个村,人口约二万人。其中华城镇黄埔村是这一支系聚居最众的一个村,它又是客家地区唯一武状元李威光的故乡,该村山环水抱、景色优美,一片平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现有800多户近4000人口,98%以上都是一脉相承姓李的。
贬谪岭南   英雄后代
追溯我们五华李氏开基祖先之一的李锭①,他是闽粤始祖火德公第七代裔孙。据明·洪武廿六年就编印传承下的《李氏锭公族谱》记载:“锭公,谥文靖,号百四郎,宋封光禄大夫,公由闽迁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上堡都,卒葬于其地。因其孙五生公出仕广东齐昌巡检,遂家焉。公妣骸亦被抱来齐昌属地的长乐(今五华)安葬,并尊其祖父―锭公为长乐开基祖,转为一世;二世祖李庭芝是南宋甲戌翰林、两准制置使,后参知枢密院事,抗元名将,固守扬州十年,端宗时招为右丞相;三世祖李五生,官宋谏议大夫,因直谏遭贬谪到广东齐昌十二都焦林滩巡检,洁己爱民,卒于任所,后人有‘义节著于天地,忠赤贯乎日月’之颂”。
故锭公祖孙三代都是南宋朝官,尤为二世李庭芝(火德公第八代孙),其爱国之忠心,大义凛然之气节,令人肃静。在南宋之末,当金人大举南侵,已降元军的谢太后两次致书李庭芝,劝谕其降,恭帝(赵显)也颁诏,欶李庭芝降元。李庭芝却不奉旨,并登城告谕使者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坚守扬州,固若金汤。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一批爱国将领,拥立益王(即端宗赵罡)即位福州,召李庭芝为右丞相。李庭芝闻召,即以副使朱焕守扬州,自己与姜才将兵七千入闽赴召,当李庭芝等人甫离扬州,守将朱焕即以扬州降元,扬州失陷。元军驱兵追赶李庭芝等人,并包围泰州城,此时姜才疽发不能战,而泰州陴将孙贵、胡惟孝见势亦开城迎降,李庭芝终因寡不敌众,跳池自尽,水浅不得死,被元军所执,姜才卧病在床亦被执。元军首领阿术仍欲将李庭芝降而用之,被坚决拒绝,不屈而死。临刑之日,“扬州市民,无不泣下”②。后来,李庭芝后裔为其设墓于紫金中坝;三世孙五生公亦卒于紫金中坝,两坟相距只半里许,常有祭祀。
到四世祖尧用公(火德公第十代孙)在元朝之初(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才真正意义上奠居长乐(今五华)。因元朝建立,改朝换代了,昔日抗元英雄李庭芝后代自然不敢张扬,默默无闻地在岭南这一片蛮荒之地图存,繁衍生息,创建家园。这就是锭公一脉的迁衍史。
700年来,在历代祖先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建设家园,渐渐融入为客家地区的客家族群的一部分,这实则又是一部“贬谪文化·客家文化”史。
崇文尚武    英才辈出
再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我七世祖敬善公(火德公第十三代孙)又开拓了华城黄埔这块山川秀丽、地灵人杰的福地,600年来历代祖先一贯就崇文尚武,滋生了“书要读,拳要练,老婆唔娶都随便”的大氛围,才造就了一代武状元李威光和李培炆、李荣光、李南华、李继增四名文进士③,尚有文武举人、贡生、廪生、痒生就有十一人之多,其崇文尚武之盛可见一斑了。小小黄埔村,仍在清代接受朝廷封、赠、授各种功名、官衔的“圣旨”就有十道,现尚有乾隆皇帝颁发的圣旨真迹保存。
乾隆卅七年壬辰科(公元1772年)李威光以武举人上京赴考,一举夺魁,获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及第,皇上十分器重,授予“状元及第”匾和留京授“御前头等侍卫”之职。历五年后,先后调广西、浙江游击,后调福建厦门参将,在任福建烽火门参将时,乾隆五十一朝廷檄调威光征剿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为首的叛乱事端,粉碎了其分裂祖国的图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受到朝廷记军功加一级,记录二次,并晋升为海坛南澳总兵官。
在清代由黄埔迁四川、广西、台湾、南洋等地的比居住故土者尤多。该村尚有典型的客家围龙大屋建筑群十座,均有200年以上,其中三座还有四点金式,四座是双层或三层的围龙。
著名侨领 华侨之乡
清末民初,黄埔村人李桂和初到南洋马来西亚谋生,后抓住机遇,用先进机械开采锡矿和种植橡胶而巨利,家财殷实,富甲一方,上世纪二十年代,先后在家乡招募数以百计的村人出南洋到他的公司务工,或辗转到各埠做工经商,使该村享有“华侨之乡”的誉称。据《五华县志》90年版记载:“侨乡黄埔590户,3170人,其中侨属205户1138人,归侨262人;港澳台胞147户712人,在外华侨1832人,分布在美、苏、英、法、日、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
李桂和致富后,不忘回报国家、社会、不但侨居地国被当地侨胞推举为中华商会董事、嘉应会馆副会长等职;上世纪三十年代,祖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宁可取消自己准备的六十寿庆,义捐巨款给国家,急抗日救亡之急,曾获国民政府林森主席亲笔书赠“积善余庆”金匾一方嘉奖;同时还为该县的第一中学(华中)、第二中学(河中)、第三中学(安中)分别捐建校舍、科学馆等四座及设奖教奖学金,极大地支持了该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县城建设“桂和街”二条,114间店铺,为繁荣市场做出了贡献。
继承传统    再创辉煌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时(1912―1913年),村人李梦莲出任光复后首任该县最高学府――五华中学堂校长,遵循孙中山的革命心思想,首推新学,贯彻民主共和新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黄埔涌现一批中、高层级干部、计享受厅级待遇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官员就有8人,各个领域的县处级干部也有20多人。
改革开放后更是涌现一大批各类新秀、热心公益的各类企业家,近年来企业家们积极筹资近六百万元接连新建起全县一流的村委大楼和老人活动中心,黄埔小学教学楼、黄埔大桥和黄埔太清宫……到目前为止,该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李威光故居”。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作录一处—太清宫的“华城老子诞辰”,并成立“老子道德文化研究会”大力弘扬老子的道德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最近该村还当选“梅州市十大名镇名村”的美称。
总之,无论是崇文尚武的遗风,还是多层围龙屋的群立和迁外侨居的义捐,振兴教育等,这些精神品德,都折射出贬谪文化、客家文化的亮点,而状元文化、华侨文化又是贬谪文化、客家文化的发展和升华,它们是紧密联系,一体完美的,凡此种种,归根结底又都属中华根土文化的。
 
注释:
五华李氏开基有李锭,号百四郎;李捷,号百六郎;李敏,号百八郎三支,是同父同母兄弟仨,先后来五华开基创业,均为五华开基祖。
见《宋元(蒙)史》第429—431页。

李威光是锭公传19世,火德公传25世,乾隆卅七年壬辰科高中状元。李培炆锭公传18世,嘉庆已卯岁进士;李荣光锭公传19世,嘉庆壬戌岁进士,李南华锭公传20世,道光丁酉岁进士;李继增(李干)锭公传21世,同治癸酉岁进士。

下一篇:威远楼记
收缩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